建筑防水關乎建筑安全,長期滲漏會破壞建筑基底,減少建筑壽命。建筑防水關乎百姓民生,滲漏頑疾難以解決,造成鄰里間的困擾,建筑防水關乎建筑節能,很多門窗、外墻漏水,對保溫材 料的侵蝕,使它的導熱性能發生變化,降低節能;建筑防水關乎環境保護,尾礦、有色金屬在開采過程中沒有做好防護、防滲,隨水進入地下,造成地下水污染。建 筑防水質量不過關往往造成“房水”悲劇,如何提高建筑防水質量,解決滲漏頑疾?如何能夠讓防水產品性能得到良好的發揮?這是值得開發商與防水行業共同思考與權衡,尋求解決之道的問題。
“水災”泛濫—提高施工質量是關鍵
目前國內65%的新房屋一至兩年內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漏,滲漏占房地產質量投訴65%,排名第一。65%的建筑防水工程6-8年后需要翻新據調查,建筑滲漏成為結構外的第二大建筑難題,長期以來困擾開發商和業主。
有關報道顯示,我國有80%的建筑存在滲漏,為什么這么多的新樓盤會出現漏水現象?權威機構通過對國內外建筑物滲漏水原因的調查結果發現,造成滲漏水的 最主要原因是施工操作不當造成的。法國西方防水公司的調查結果表明,因施工事故造成滲漏水的約占85%,英國的調查結果中施工原因造成的滲漏水也達到了 70%,我國的抽樣調查結果是48%。這就是說,施工不當是導致建筑工程出現滲漏水的主要原因。即使采用了合格防水材料及合理的防水設計,由于施工環節不認真,施工質量低劣,仍會造成防水質量的事故。因此確保施工質量是提高防水工程質量的關鍵。
防水行業有一個俗語“三分材料,七分施工”,材料只占30%,施工占70%,七分施工是靠人來控制,往往人是最不穩定的因素,即使材料再好,施工不好或 某個環節出了問題,就導致整個系統失敗。而且現今房地產開發的周期不斷的縮短,很多施工企業在趕工期的時候并沒有按照規范來施工,使得防水操作有漏洞或后 面的工序破壞前期做的防水層。
“防”水——設計與材料需并軌
說完人,再來說 “材”。如今控房價主打因地制宜,防水也不例外。房地產開發地域性很強,但近年來很多南方的知名房地產企業進軍北方時,把南方的防水經驗移植到北方,必然 會水土不服。由于南方多雨,防水材料多選用耐水材料,如玻纖胎、聚酯胎的改性瀝青卷材或耐水的膠粘劑粘合高分子卷材。而北方寒冷,尤其是多雪地區,有些防 水材料經不住低溫凍脹收縮的循環變化,過早老化斷裂。所以這些地區宜選用SBS改性瀝青卷材或焊接合縫的高分子卷材。其次,不同的建筑部位,對防水材料的 要求并不盡相同,也要因地制宜,因材施工。
由于屋面防水層暴露在外,日曬雨淋,風吹雨打,所以要選擇抗拉強度高、延伸率大、耐老化好的防水材料。墻體的滲漏則因為現在墻體太薄,多為輕型砌塊砌筑,有大量內外通縫,再是門窗樘與墻的結合處,密封不嚴,雨水由縫中滲入。所以墻體防水不能用卷材,只能用涂料,而且和外裝修材料結合。窗樘安裝縫還要有密封膏。
地下防水層則因長年浸泡在水中或十分潮濕的土壤中,防水材料必須耐水性好。底板防水層應用厚質的,并且有一定抵抗扎刺能力的防水材料。
廁浴間的防水則不能選用卷材,涂料最合適,涂料中又以水泥基丙烯酸酯涂料為最合適,能在上面牢固的粘貼瓷磚。
此外,現在防水材料的選用還考慮了建筑功能的需要。比如,有些屋面種植花草,綠化環境,由于植物根系穿刺力很強,防水層除了耐腐蝕耐浸泡之外,還要具備 抗穿刺能力。此種情況應選用聚乙烯土工膜(焊接接縫)、聚氯乙烯卷材(焊接接縫)、鉛錫合金卷材、抗生根的改性瀝青卷材。
另外防水材料一定要結合合理的設計。對于材料好壞的評價,一般有幾個條件:
一是材料的物理性能好,諸如抗拉強度、斷裂延伸率、耐高溫低耐溫柔性、不透水性和耐老化性等指標均較好,施工操作方便等優點,比同類型的材料為優。
二是對建筑的某一部位防水適應性好。比如卷材鋪貼大面積屋面很好,用在廁浴間和墻面防水,就顯得無能為力。面積小,凹凸較多的基面是涂料的用武之地。再如混凝土剛性防水,最宜用于地下室墻體和底板,若大跨度屋面也用剛性防水,不僅不可能,還說明設計不合理了。
三是充分發揮材料的特長性能。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,抗穿刺扎軋的強度高,但柔性較差,用于種植屋面好,若用在外形復雜的屋面,將會一籌莫展。選材料發揮材性之長,避其短,發揮長者就是好材料。
防水和建筑同壽命——開發商與企業需達成共識
開發商要保證防水質量,不僅要選擇優質的防水廠家,還要有可靠的施工單位和材料廠商,從材料上、從施工工藝上都過硬,才能高品質的完成整個防水作業。而企業開發出新產品后,必須在工程公司總結出一套比較合理的工法和做法,統計出來以后,再給客戶推廣才有實際意義。
實際上防水問題是一個系統問題,短期內改變這個系統很困難,徹底根除這個問題系統也是不可能的,未來關于房子漏水的的問題仍然會存在。要實現理想的防水效果,核心是開發商和供應商就防水的重要性達成共識。目前來看,行業內一些企業在不斷努力改善問題,無論是從技術條件上還是人力資源配備上,開發商也逐漸加大防水工程投入,對防水管理越來越嚴格。
隨著開發商不斷增強防水意識,與新材料、新工藝的配合,甲乙雙方在尋得一個良好的契合點,最終,面向市場的防水商品能得到一個最好的性價的優化。防水的源頭是建筑的混凝土質量,通過防水工藝、防水材料的很好的結合,建筑是可以達到要求的,在使用者的口碑和認知度上也會得到一個好的效果。從施工到材料,再到設計,最后是房企和供應商,只有把這個系統的每一個步驟走穩了,系統價值每一步都體現了,防水不漏了,才能跟建筑同壽命。
|